【转载】新浪读书:读《中国好教师》 树教师新形象
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,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,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。”
这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新近推出的《中国好教师》丛书封面上的一段文字。文字并不显眼,却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:谁不对自己曾经遇到的好老师心存感激?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遇到好老师?
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?怎样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?怎样让好老师源源不断地成批涌现?2014年9月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发表的题为《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》的讲话,对这些问题作了高屋建瓴、深入浅出的系统论述。上面的那段文字就源于这篇讲话。
诚如总书记所言,“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,可以各有千秋、各显身手,但有一些共同的、必不可少的特质。”这些特质概而言之就是总书记所论述的“四有”:有理想信念,有道德情操,有扎实学识,有仁爱之心。
《中国好教师》丛书的第一卷,“习近平总书记'四有'好老师讲话解读”,对好老师的这四个特质作了全面的诠释:理想信念——好老师的人格基石;道德情操——好老师的核心品质;扎实学识——好老师的专业素养;仁爱之心——好老师的职业底色。
作为在讲台上站立了30多年的老教师,我们希望老师们,尤其是年轻的老师们,都来用心读一读习近平同志的这篇讲话,都来读一读这本系统解读讲话精神的书。从“教师职业的兴起”与“教师角色的演变”中,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社会历史价值,树立起终身从教的志向,增强身为教师的自豪感。从本书对总书记“四有”好老师讲话的深入解读中,获得对“中国好老师”共同特质的全面认识,为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奠定思想基础,补充精神养料。
如果说第一卷是《中国好教师》丛书的理论卷,那么第二卷“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”就是该丛书的实践卷。在这一卷中,我们可以领略具有代表性的21位中国好教师的风采,从中找到自己的职业楷模与人生向导。他们中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霍懋征、孙维刚老师,有堪称一代宗师的章开沅、于漪先生,有风华正茂的颜宁、陈美荣老师,有引领学校改革发展潮流的李希贵校长……这21篇文章的作者,有大学教授和记者,有正在接受文章主公言传身教的博士生,更有来自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师。他们以仰望星空的热忱,为我们描摹、刻画出他们眼中心中的“中国好教师”的形象。随手翻开一页,都可以读到清新的文字,接触到高尚的灵魂。
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,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对“中国好教师”本质特征的认识,那就是:人类情怀、国家使命、学生立场、名师风范。因为拥有人类情怀,所以他们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;因为自觉肩负国家使命,所以他们能够作出卓越的贡献;因为他们都持有学生立场,所以他们得到了学生的爱戴。泰山不是堆的,名师风范不是吹的。正是泰山般厚重的积累,成就了“中国好教师”的风范;正是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扎实学识、仁爱之心这四根支柱,撑起了“中国好教师”群像的伟岸。
人活着不是为了痛苦,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,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是教师的最高境界。没有人能将自己不具备的东西奉献给别人。教师要给学生以幸福,自己首先应成为一个幸福的人,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。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幸福的教师呢?
《中国好教师》丛书的第三卷“怎样做一个幸福的好老师”,用40万字的篇幅,从“幸福,一个好教师应有的追求”,“幸福,在教学中追求”,“幸福,在学习中追求”,和“幸福,在生活中追求”等四个方面,对这个问题作了详尽的阐述。作为曾经在《教师博览》上发表过标题与该卷书名近乎相同的文章《怎样成为幸福的教师》的读者,我们的感触尤为深切。
是的,“没有谁能偷走教师的幸福”!是的,教师的幸福,首先是一种感觉,其次是一种“角度”,再次是一种目标。“教师要坚定自己的幸福观”!教师如何触摸职业幸福?——减少“考得好”与“学得好”之间的迷茫,找寻“压力大”与“动力小”之间的平衡,消除“大多数”与“少部分”之间的影响。怎样让幸福来敲门?——规划教育人生,制定合理目标;统筹安排时间,提高工作效率;保持平常心态,体验快乐人生。在学习中,在宽容里,在教学中,在收获里,在思索中,在感恩里,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触摸到幸福的身影。
这是一本和教师促膝谈心的书,是《中国好教师》丛书的生活卷(广义的生活)。
读过这本书,我们对教师的生活,会有一种不一样的理解。我们会坚定一个信念:
教师不仅仅是一种平常的职业,教师生活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富而深刻的人生体验。
《中国好教师》丛书的主编周洪宇先生,在题为《带着幸福感去做教师》的后记中,用诗一般的语言写道:“教育是一种使命,始于神圣,结于厚重。起于传承,归于发展。”“教育是一种劳动,始于辛劳,结于平淡。老师是行者,起于梦想,归于追求。”我们读《中国好教师》,最重要的是,借助这套丛书,构建起自己理解的中国好教师形象;进而在教育实践中,创造出自己的教师新形象。诚如周先生所言:“带着幸福感去做教师,正如揣着理想上路,不仅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自身魅力十足、光芒四射,而且必然会使教育教学变得精彩,进而创造出整个人生的幸福和全体社会的幸福。”